`
fuerbosi
  • 浏览: 464309 次
文章分类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医疗信息论坛上的两则回复

 
阅读更多

平时在论坛上我都是潜水居多,突然心血来潮回复了两篇,姑且转载一下,至少在这里,永远不会沉底。

新手求助:如何才能快速学好dicom

对于初学者,先看DICOM第一章,了解DICOM的内容。其实在现实世界中,DICOM真正落地以后,主要就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协议,因此,你首先要弄清楚这几个方面分别是在DICOM的哪些章节里面描述的。

- 文件格式
- 网络通信协议
- 图像显示方式

然后熟悉一下DICOM文件格式:在网上顺便找几个DICOM文件,用ultraedit等二进制编辑工具打开,同时打开DICOM标准的文档,对照着看。搞清楚一些常用的概念和技术,如隐式显式,大头小头,压缩不压缩,字符编码等。通过具体的实例对DICOM的数据结构建立感性认识的以后,可以看看第三章里面的对象模型,尤其是Patient/Study/Series/Instance之间的关系,是DICOM对象模型的核心。

DICOM文件格式,或者准确地说,DICOM信息对象的数据格式,是学习DICOM网络通信和图像显示的基础。有了这个基础,对于网络通信和图像显示的学习可以并行进行,如果你有一个团队,可以分别让不同的人去做。

关于网络通信协议:找一些可以进行DICOM通信的服务端和客户端程序,如果你们自己有PACS,就更好。然后,找一些比较方便易用的DICOM SDK,用你自己熟悉的编程语言,自己做一个简单的客户端和服务端程序,跟你们自己的PACS里面的服务端和客户端通信,从而获得一个直观的认识。必要的话,还可以用网络抓包工具,看看二进制层面的通信过程,当然也是对照着DICOM标准的文档,一起看。刚开始可以从比较简单的通信过程如echo,store开始,搞清楚一些常用的概念和技术,如SCU/SCP,抽象语法,传输语法,服务类等,有了这些基础,你就可以慢慢学习一些常用的但可能稍微复杂一些的通信过程,如查询检索,存储确认,worklist/mpps,WADO等。

关于图像显示方式,或者说把DICOM文件中的像素编码解码成GUI上的像素的过程:你首先要有一些数字图像的基础。拿最常见的灰度图象来说,你要知道像素深度,窗宽,窗位,LUT等概念,如果你们自己的PACS工作站支持直方图调节(好像Photoshop里也有)的话,对于这些概念可能会有一些更加直观的认识。网上也可以找到很多代码,能够把DICOM像素解码成8位的Bitmap,或者反之,你可以找来看看。不过这个只是个开始,后面还有很多医生常用的图像浏览和处理技术,比如测距,缩放,CT定位线,显示状态,关键对象,悬挂协议,GSDF和一致性显示等,就要你慢慢去摸索了。

[讨论]在医院级别使用的集成平台有哪些呢?表现如何?

赞同wholx的观点,我们的确应该从业务需求出发来考虑集成平台的问题。

首先看看医院的业务。

我想我们这些搞医疗IT的,如果平时工作中到医院去机会比较少,至少自己去看病的时候可以多留心一下。当然最好的情况是,怀揣一颗敏感的心,亲自到医院去体验一段时间。虽然没有这么好的机会,但至少我自己去医院看病的时候,所看到的情况是,楼道里,走廊上,到处都是拿着各种各样的单据穿梭着的病人,各种病原体也随着这些单据到处飘散。想想看,如果集成做得好,会不会出现这种状况?

好了,就算有一天,病人不再需要怀揣一大堆单据,但是他们还是得在各个科室各个楼层之间到处穿梭啊?包括很多行动不便的病人。对于这种状况,我们的确无能为力,这是那些建筑师应该考虑的问题。但集成至少是第一步,集成给病人带来的价值远不至减轻手上的那一点点负担而已,它带来的是更好的医疗服务:医生可以依据你详尽的病史,为你设计最适合你的体质的治疗方案,或者根据你家庭成员情况,为全家设计家庭保健计划;如果你在互信的医院做过检查,不就再需要接受更多的辐射或者献出不必要的鲜血;汇总的医疗记录还可以提供某些公共卫生状况的警示,在全院或者社区范围内定位流行病状况和趋势。。

我们看看以上这些集成能够带来的好处,多半都是跟病人直接相关的,有哪条能让医院直接赚到钱啦?你病人拿着脏兮兮的单据来又怎么拉,我可以用手套接着;你病人多做一次检查又怎么啦,我还可以多赚钱。。但人这一辈子,谁能说他没有当上病人的那一天呢。。

前几天在公交车上看到政府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医院,我举双手赞成,的确应该杀杀这些公立医院的威风了,要不医疗改革措施再多,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。

但是,作为普通老百姓,谁又敢用自己的健康做赌注去尝试那些私立医院呢,中国的骗子不要太多了。看来还是需要有很多配套的,切实可行的监管啊。。

不管怎么样,稍微有点良知的人,都渴望实现全民共有的,高质量的医疗服务,而这一切的基础,就是集成。


再看看医疗IT厂商的业务。

首先我们必须承认,商务上的技巧永远比技术上的技巧更容易让公司取得成功,尤其在一个不成熟的市场里面。很遗憾,我们(技术人员)还是把责任推给了一个几乎没有人能掌控的东西,比如不成熟的市场、不成熟的社会、不成熟的GOV等等等。。

但是,每个真正懂得信息系统的工程师,都会明白,世界上绝对没有一个all-in-one的系统,你想用一个开发部门级业务系统的方式去开发一个医院级业务系统,是绝对不可能的。这几年很多人,包括HIS业内人士,都在讨论HIS的概念和范畴,还有按照SOA的原则来重新组织各个部门业务系统,这里我就不多说了。我只是想提醒大家,一个定义良好的集成平台,不仅是医院信息科理清各个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关系,从而实现更好的业务流程的切入点,更是医疗IT厂商理清自己的产品和产品线规划,从而满足各种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需求的切入点。

另外,tyq提到标准的问题。不管是院内的标准,还是行业的标准,我们都需要把握一点,我们必须学会驾驭标准,而不是被标准驾驭。尤其是对于集成平台厂商,不管在员工面前,还是在客户面前,过分地强调标准,都是愚蠢的。否则,你就只能跟这标准的屁股跑,而意识不到这些标准(尤其是行业标准)其实都是其他(制定这些标准)厂家已经炒过的冷饭。更加糟糕的是,这些行业标准大多都是业务相关的,而且业务本身也不断的发展和变化,大家还会不断地把这个冷饭炒下去,你就永远没有跟得上的那一天。当然,我们并不鼓励每个厂商都自己搞一个标准,而是鼓励这些厂商积极地参加到这些标准中来。先进的厂商可以根据自己对行业的理解,在标准中加入自己的东西,为别人设立一些门槛,也为了建立行业经验共享和发展的良性循环;后进的厂商可以通过这些标准尽快地理解这个行业的核心业务,因为如果换成软件工程的术语,这些标准给你提供的可是一套很好的领域模型啊。

企业信息化领域的EAI和SOA搞了很多年,也为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,其中《SOA实践指南——分布式系统设计的艺术》一书让人受益匪浅。正是因为医院的业务需要坚固需要灵活,公司的产品需要模块化需要互操作,行业的标准需要改进需要优化,才使得集成和集成平台更加有价值。

而这一切最终还是为了老百姓(也就是我们自己)的健康——就算是因为我自己被洗脑了也罢,就让我们这些工程师保持一些纯洁的理想吧。

最后简单回答一下Paullee的问题:

1、你需要瓶颈吗?等到私立医院靠物美价廉的服务取得成功的时候吧。
2、业务上的不同可以从IHE TF ITI中带cross的IP(包括很多在讨论之中的IP)中看出来,技术上嘛,主要就是基于互联网这个平台的各种新东西了。
3、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准确,总之看到国外不少原来做集成引擎起家的厂商,把他们的集成引擎/平台产品稍微延展一下,比如加上一个集中存储、一个病人ID管理、一个门户等,就变成一个简单的电子病历了。
4、这个不太清楚,请大家指教,总之作为电子病历,存储需求应该是:长期/可靠/海量。
5、虽然这方面经验不多,但不太赞成或不太理解这个观点。信息系统的一步步发展的确要有一个规划,以充分考虑到资金状况、用户接受的过程等。但是在一个好的架构下面,应该没有任何一个部件是必须先上的,如果是这样的话,用分布式领域的术语就是单点故障,这对于要求高可用性的医疗系统,是不可理喻的。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